港股前十大互联网巨头蒸发 6 万亿,一个 “腾讯” 跌没了

Gelonghui
2021.07.08 12:59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今日,港股跌妈不认。

恒指暴跌 3%,接连 9 个交易日累计重挫 7.3%,创下今年 1 月以来的新低。恒生科技更为惨烈,重挫近 4%,较 218 高点回撤 33%。要知道,这可是大盘指数啊!

港股大扑街,罪魁祸首是互联网行业遭遇集体抛售。其中,股王腾讯大跌 3.7%,阿里、百度均跌逾 4%,美团跌逾 6%。如果从 218 崩盘开始算起,这批互联网巨头们大多已经暴跌了超过 30%,市值前 10 大互联网巨头累计蒸发超过 6 万亿港元。短短 4 个多月,互联网巨头们已经足足跌掉了一个腾讯!

那么,问题来了,互联网巨头们究竟怎么了?去年曾被市场极度看好,今年为何被市场残忍抛弃?


1

暴跌逻辑


今日,互联网巨头再遭暴跌,触发导火索是昨日盘后市场监管总局对于 22 家互联网企业的罚单。其中,阿里巴巴 6 起,腾讯 5 起,美团 1 起,滴滴 1 起。

今日午间,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再来神补刀:

然而,中午央行行长的那一刀还未回血。晚间,银保监会消保局站出来说话了,又补了一刀。

除此之外,也就在前几天,国家网信办相继宣布对某出行平台、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四家公司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再往前看,就是今年 4 月电商巨头被重罚 181 亿元。

今年以来,频频的调查与监管,早就有蛛丝马迹。早在去年 12 月 11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便明确表示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跟此前 11 月份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相呼应。

今年一路下来的政策强监管与处罚,是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大跌的一个很重要的政策面因素。

此外,这波暴跌跟去年极致抱团龙头,导致估值奇高也有很大关联。恒生科技指于去年 7 月 27 日正式挂牌,到今年 2 月,短短几个月暴涨 50%。这可见当时市场抱团的疯狂。互联网巨头们涨疯了,少者近 1 倍,多者 4-5 倍,估值远超过去 5-10 年的平均上线水平,今年自然也会面临巨大的回撤压力。


2

互联网变了


互联网巨头们的集体大跌,不单单是估值回归和政策面打压的问题,市场对于行业前景的乐观预期已经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个行业、一家企业都会有周期与生命。如果从初创、成长、成熟、衰退这个完整的企业生命周期看,在初创阶段,行业、公司尚未被广泛挖掘、认同,又或者还在烧钱不盈利的阶段,公司常常处于低估值阶段,但也有一些公司,因为技术、商业模式等等具备颠覆性,获得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能够享受估值溢价,类似的公司在高科技行业很常见,2000 年纳斯达克高峰期就是最好的例子。

进入初创阶段后,企业通常会进入一波高速成长阶段,业务广泛开花,业绩节节攀升,增速根本停不下来,赚钱效应显著。资本市场一簇拥,股价、估值就直冲云霄,走向成熟,这往往是企业的高光时刻,高科技公司很常见。

不过,但走过了成熟期,除非是技术进步等客观因素发展出第二成长曲线,否则将走向衰退,曾经被抬高的估值也将回落。

那么,当前的互联网行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呢?

互联网行业从 1990 年代末在中国兴起,到现在已经 20 多年,如果以一个人的身高作为比喻,到 20 岁,身高基本定型,产业其实也一样,20 年时间,足以让一个产业从出生、成长,走向饱和。

互联网是流量生意,流量就是由每一个用户堆砌而成的,用户到顶,等于流量见顶,换言之,增长见顶也就不远了。

不管是欧美日韩还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都已经步入成熟期,完善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人手一部电脑,人手一部手机。就拿社交平台来说,2021 年一季报披露的数据,微信用户总数达到 12.5 亿,对比一下中国 14 亿的总人口,恐怕除了年纪太大的老人,以及年纪太小的儿童,基本都是人手一个微信号了。

互联网行业无疑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市场,在这一环境下,互联网巨头们想要维持高增长,唯有突破原有的边界,去蚕食更多传统行业的蛋糕,来满足自己的高速扩张。

但这不利于政府的目标函数,不利于大多数人的广泛利益。很快,监管层重拳出手了。

今年 4 月,阿里被罚 181 亿。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代表着中国互联网最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从此往后,强监管将会是一个常态,也给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带上了紧箍咒。从一度程度上讲,这也意味着互联网行业也越来越像 “传统行业” 靠齐。

监管频频出手背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前景都不会再如去年之前那般光明。高速、持续增长的前景已经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这波大跌也在预期这种宏观行业层面的变化。


3

尾声


蒙眼狂奔这么多年后,互联网来了一个水逆年,很多人或许都没有想到,曾经高大上的互联网也会有这么一天。

从股票定价逻辑来看,现值是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总和。那么很简单,一家公司要想保持高估值,唯有高业绩增长,并且有持续性。

但是现在这种形势,如果过去习惯了动则 50%、60% 甚至更高的业绩增速,那不好意思,今后很难再有了,估值下台阶很正常,进入价值股行列也没什么奇怪的。

当前,不少互联网巨头们还有 20 多倍的估值,并不可轻言有多么被低估,而且看形势,反垄断还没到头,如果后续继续有打击,那互联网巨头们的股价和估值,还有可能继续受压。

不少投资者看到股价下跌,总想着是不是可以抄底一把。但现在这种形势,抄底分分钟变成接飞刀,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然,对于中长期投资者而言,可以考虑一下配置价值,因为现在的估值已经接近价值股的估值水位。但我们也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反垄断一日未结束,你都不知道这个坑还有多深。

回到互联网巨头自身,它们也将会走向分化,因为大多数企业会随着流量见顶而走下坡路,互联网的最终归属,基础设施是最有可能的一个,跟水电煤一样。以后再说起互联网,可能不会再有惊艳和崇拜的感觉,互联网也可能会被列入公共事业股的行列,互联网会就此落幕吗?

这个倒不能这么早就下结论,伟人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互联网仍然是当今最具高科技含量的行业,不排除少数企业找到第二增长曲线,比如,新的智能终端出现,腾讯顺势开发出一个国民级别的社交软件,就好像当年成功开发微信,开启一波超长增长期一样。

作为互联网的投资者,唯有希望互联网巨头的脚步不会止步于现在,希望它们不断进化,突破自己的生命周期,实现第二次成长,如果真的实现,股价和估值,就有可能再复当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