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到人工智能部署方面,简单来说,AI 公司目前面临的转变,是从为特定应用场景而设的单一技术服务商,向以平台为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从阿尔法狗到微软小冰,再到疫情期间智能送餐机器人,人工智能作为 “科技抗疫能手”,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近期,AI“独角兽” 纷纷开始上市征途。近一个月,云从科技、云天励飞相继过会,为冲向 IPO 的 AI 同行传递了积极的信号。智通财经 APP 获悉,8 月 13 日,港交所披露第四范式的招股书。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以 2020 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型 AI 市场排名第一。
掘金千亿决策类 AI 赛道
人工智能,本质上还是一种技术工具,致力于辅助和超越人。当人工智能进入一个传统行业,将会激活市场,帮助传统行业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比如在医学影像领域,AI 公司可以通过建立模型,对数据大量训练从而对各病种进行筛查,减少医生工作。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可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四大类别:决策类人工智能、视觉人工智能、语音及语义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早在 2014 年,旷视科技抓住支付宝寻找 “刷脸支付” 技术提供商的机会,找到了第一个商业化落地场景。无独有偶,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商汤科技也是从 “刷脸” 起步,从安防、金融等领域打开市场。
和 AI 四小龙所处的视觉人工智能赛道不同,第四范式深耕的是决策类 AI 领域,提供以平台为中心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简单来说,是专注于帮助企业提升决策的效率与水平,实现智能化转型。
根据智通财经 APP 了解,第四范式创始人及 CEO 戴文渊曾简单概括,第四范式要做的事情,是不断降低企业使用人工智能的门槛。
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五六年的发展,AI 目前已经在众多垂直领域实现应用,比如智能家居、金融、医疗等。通过与诸多行业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两方面进行产业赋能: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降本增效,即 “+AI”;二是创造新的需求和增长点。即 “AI+”。
与过去以技术单点发力的 “+AI” 方向不同,“AI+” 意味着 AI 企业需要为客户提供越来越精细化、定制化的服务,深入企业的经营与决策层面。以第四范式服务的领先餐饮公司百胜中国的 AI 应用情况为例,外卖点餐实现了派送从原来每个餐厅人工分配,到全部由 AI 系统做订单分发;每家餐厅的外送商圈实现了从原来的专人维护,到智能商圈系统的 AI 自动规划,保障了全局效率最优……
通过 AI 引擎,构建更多 AI 解决方案与应用的决策类 AI 领域将极具增长潜力。2020 年,中国决策类 AI 市场的支出规模达到 268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增长至 184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7.1%,高于视觉人工智能的 36.4% 及语音及语义人工智能的 33.2%。
细分到人工智能部署方面,简单来说,AI 公司目前面临的转变,是从为特定应用场景而设的单一技术服务商,向以平台为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到 2025 年将达到 535 亿元,与 2020 年的 50 亿元相比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60.4%,超越决策类人工智能行业的整体增速。
第四范式身处的决策类 AI 赛道,行业前景明朗,市场规模四年后预计可达近两千亿。根据招股书,该公司属于该赛道内排名第一的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 AI 提供商(2020 年市占率为 18.1%)。
商业化脚步加快
根据智通财经 APP 观察,从众多的应用场景分析可知:一方面,人工智能能够将人从简单、重复、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算法仍是 AI 准确性和效率的核心;另一方面,场景的适配性是 AI 成功落地的关键环节。
第四范式能在上述两方面找到了自己的一套解法:其一是建立自己的先知平台生态系统,构建技术堡垒;其二是深耕更多商业化场景,挖掘更深层次的行业需求。
第四范式将金融行业作为其平台进入战略版图的第一站,自 2015 年首次涉足金融领域以来,公司已服务包括大型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众多金融机构。
从招股书透露的信息看,公司的人工智能欺诈检测模型的准确率约为 83%,是客户 A 银行(中国最大的国有银行之一)之前使用的基于专家经验的原有模型准确度的三倍以上。在跑通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之后,第四范式开始涉足进零售、制造、能源与电力、电信及医疗保健等行业。在 AI+ 零售领域,其解决方案使客户 X 公司能够对促销活动进行实时个性化推荐。在这一细分场景下,X 公司的每单交易量提高 2%,对应年销售总额提升数亿;AI+ 能源电力领域,受益于公司的解决方案,客户 Z 公司将其异常告警的精度提高了 2 倍以上并实现了实时告警等等。
2020 年 6 月底,第四范式宣布与 A 股万亿巨头宁德时代达成合作,要将 AI 决策能力注入到宁德时代生产制造的各环节中。2018 年至 2021 年上半年,公司分别服务了 18 名、32 名、47 名及 38 名标杆用户;每名标杆用户的平均收入分别为 390 万元、830 万元、1230 万元、1030 万元;分别贡献总收入的 56%、58%、61% 及 50%
根据智通财经 APP 观察,第四范式的扩张逻辑为先抓住特定行业的龙头企业,摸索出该领域企业人工智能实施的标准,再将其影响力扩大至该行业的其他用户。
商业化脚步不断加快,使得公司在一级市场荣获众多资本青睐。在上市之前,第四范式已经完成了 11 轮融资,还是第一家获得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国有银行共同投资的 AI 创业公司。
2021 年上半年,第四范式还完成了 7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是 AI 领域 2020 年以来已披露的最大单笔融资。而据第四范式介绍,早在 2020 年,其 C 轮两次融资完成后,估值就达到了约 20 亿美元。
IPO 前,公司创始人戴文渊博士与雇员激励平台等共同控制已发行股本总额约 41.18%,戴文渊个人直接持股 24.25%;机构方面,红杉资本合计持股 11.7%, 博裕景泰持股 3.23%,国新启迪持股股 2.77%,信和一号持股 2.76%,北京创新持股 1.63%。
要"输血",更要"造血"
得益于所在市场高速发展的红利,第四范式营收规模逐年大幅增长,2018 年至 2021 年上半年,分别为 1.28 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4.60 亿元、9.42 亿元、7.8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59.7%、105.0%、166.9%。值得关注的是,公司 2021 年上半年的收入已接近 2020 年全年水平。同一时期,公司的毛利分别为 5458.7 万元、2.0 亿元、4.30 亿元、3.47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66.6%、114.7%、197.8%,比营收增速略高一点。
分业务来讲,先知平台及产品、应用开发及其他服务两大板块在收入贡献度上逐渐拉平。其中,先知平台及产品的收入,是指提供企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销售先知平台及应用产生收入。这部分收入在 2018 年-2021 年上半年分别为 523 万元、2.54 亿元、6.19 亿元、3.76 亿元,占同期营收比例分别为 4.1%、55.3%、65.7%、47.7%。应用开发及其他服务,是帮助客户在先知平台上开发定制化的人工智能应用,同一时期营收分别为 1.23 万元、2.05 亿元、3.23 亿元、4.12 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 95.9%、44.7%、34.3%、52.3%。
和大多数 AI 企业一样,第四范式仍面临亏损状况。2018 年至 2021 年上半年,公司的经营亏损分别为 3.36 亿元、5.51 亿元、5.60 亿元及 8.57 亿元。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非现金薪酬影响后,经调整经营亏损在同期分别为 2.13 亿元、3.18 亿元、3.86 亿元及 2.53 亿元。
亏损的原因在于,第四范式高昂的研发费用:2018 年至 2021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分别为 1.93 亿元、4.16 亿元、5.66 亿元及 5.78 亿元,占同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51.2%、90.6%、60.0% 及 73.4%。在研发上的大手笔,是目前 AI 公司的共性,也彰显了公司的硬科技属性。
第四范式作为决策类 AI 行业的先行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落地场景,若未来能够顺利拓展商业化模式,实现自我造血,或将迎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