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经济已经呈现明显的复苏势头,为未来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条件

Wallstreetcn
2022.07.13 08:1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央行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我国经济已经呈现明显的复苏势头。

7 月 13 日下午,国新办就 2022 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负责人介绍 2022 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并答记者问。

据央行介绍,今年以来,我国住户和企业存款增加较多,存款利率小幅下降。6 月末,商业银行新吸收存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 2.5% 左右,比上年同期低 16 个基点,存款利率下行有利于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支持,预计未来存款会平稳增长,央行会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央行初步统计,今年 6 月,全国银行新发生的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是 2.32%,这和调整前的 4 月相比,下降了 0.12 个百分点。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建立,明显提升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定价能力,有利于维护存款市场良好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降低实际贷款利率,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央行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为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上个月,人民银行已经调增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加大对长期有用、短期可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

今年 6 月确定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将重点投向三类项目:一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对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下一步安排,央行表示,将加快金融工具设立运营,形成备选项目清单,扎实开展项目对接。

对于市场关注的宏观杠杆率,央行表示,2022 年一季度,我国的宏观杠杆率是 277.1%,比上年末高 4.6 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受国际局势变化和新一轮疫情的超预期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不过,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我国经济已经呈现明显的复苏势头。这也为未来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

以下是发布会直播实录: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努力服务实体经济,稳住经济大盘。今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较大,信贷结构优化,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

一是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上半年,人民银行降低准备金率 0.25 个百分点,上缴结存利润 9000 亿元,合理增加流动性供给,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6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 11.4%,比上年同期高 2.8 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21 万亿元,同比多增 3.2 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 13.68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 9192 亿元。

二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普惠小微贷款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不断强化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6 月末,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29.7%,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 18.5 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23.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 12.6 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 5239 万户,同比增长 36.8%。

三是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上半年,人民银行持续优化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6 月份,新吸收定期存款利率为 2.5%,比上年同期低 16 个基点。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1 年期 LPR 和 5 年期 LPR 分别下降 10 个基点和 20 个基点,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6 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 4.16%,比上年同期低 34 个基点。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党中央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的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为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上个月,人民银行已经调增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加大对长期有用、短期可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但目前来看,项目资本金到位困难成为制约项目建设和贷款投放的重要因素之一。

6 月 29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金融委工作要求,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 3000 亿元。

金融工具的具体用途:一是补充投资重大项目资本金,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 50%;二是对于短期内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无法到位的,可以为专项债券搭桥。对于迟早要干的项目,通过金融工具的支持,能够快速精准打通资本金无法到位造成的堵点,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按照市场化原则投资,依法合规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保本微利,只做财务投资行使相应股东权利,不参与项目实际建设运营,并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退出方式。投资项目既要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重点投向三类项目:一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为阶段性举措,通过适当政策设计,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满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的政策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低成本配套贷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助力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澎湃新闻记者:上半年,我国宏观杠杆率的情况如何?央行又如何预判下半年的宏观杠杆率呢?

阮健弘:

人民银行一直比较关注宏观杠杆率的变化。2020 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稳杠杆促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宏观杠杆率连续五个季度净下降,为后续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创造了宝贵的政策空间。从国际比较看,疫情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了经济较快恢复。2021 年末,美国、日本、欧元区杠杆率分别比 2019 年末高 25.7 个、39.5 个和 21.4 个百分点,而同期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是 16.5 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同时,我国经济表现继续保持领先,通胀总体受控。从政策效果看,中国以温和的宏观杠杆率增幅支持实现了 “较高增长、较低通胀” 的优化组合,说明宏观政策有力、有度、有效。

2022 年一季度,我国的宏观杠杆率是 277.1%,比上年末高 4.6 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受国际局势变化和新一轮疫情的超预期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宏观杠杆率是总债务与 GDP 的比率,经济增速放缓会推动宏观杠杆率上升。同时,为应对下行压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进一步部署了稳经济的一揽子措施。这些逆周期的调控政策对债务增长的影响会在当期体现,但对产出的影响相对滞后,因此宏观杠杆率会出现阶段性上升。这既是外部冲击的客观反映,也是逆周期调控政策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体现。

应当看到,虽然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不过我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我国经济已经呈现明显的复苏势头。这也为未来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

中新社记者: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推进情况如何?预计将撬动多大规模的资金?下一步有哪些安排?

邹澜:

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补充项目资本金、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阶段性举措。目前,在各部门、地方和企业的通力合作下,一些项目已纳入项目库或正在履行入库流程;一些项目正在完善用地、用能等项目要素;还有一些项目正在加快开展投资咨询、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这些都为金融工具投资提供有利条件。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已积极和一批成熟项目进行对接,将依法合规加快投放,很快就能实现资金投放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实物工作量。

资本金及时到位是项目开工建设的必要条件。据了解,不少项目已基本落实资本金来源,但与基础设施领域 20% 左右的项目资本金要求还有差距,有的还少一点,有的到位需要一点时间,影响了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金融工具可在较短时间到位,满足项目资本金要求,使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按照金融工具占项目资本金比重不超过 50% 的要求,预计金融工具占每个项目总投资比重不会超过 10%。资本金足额到位后,前期的 8000 亿元政策性、开发性中长期信贷资金就可以及时跟进,商业银行贷款等社会资本也将迅速跟进,共同助力形成项目实物工作量,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稳步运行需要项目、资金、监管等多方面配套政策支持。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与有关部门一道,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序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金融工具设立运营。在各部门支持下,两家银行正抓紧按流程设立金融工具,同时拟定制度规范,加强业务流程管理和风险防控,切实做好日常运营、投后管理、风险控制等一系列工作。

二是形成备选项目清单。发展改革委牵头各部门、中央企业、各地方正在梳理足够多的备选项目清单,备选项目既要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同时,继续加快推进项目审批、开工前相关准备、项目要素保障等工作,为两家银行加快投放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是扎实开展项目对接。两家银行会加强与备选项目对接,根据对接分类情况,对可投放的项目,按市场化原则依法合规、自主投资,保障投放资金及时到位,合理满足项目建设需要,对于有一些可能需要政策协调之后才能投放的,两家银行会做好问题反馈,并且配合协调跟进,使得项目在具备条件之后能够尽快加快投放。

CNBC 记者: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国内经济的情况,引起一些经济学家担忧,会不会出现相对停滞的一种状态,请问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有没有这方面的关注?有何应对措施?第二个是最近的央行调查发现,个人储蓄意愿偏向于 20 年较高水平,为了促进消费,央行准备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最后,请问在数字人民币发展方面有什么新的情况?谢谢。

邹澜:您的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我先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请阮司长补充一下。

今年 3、4 月份,受国内外超预期的突发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居民的收入和资产负债表有所受损。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基建投资前 5 个月累计同比增长 6.7%,比全部投资增速高出 0.5 个百分点,这既体现了宏观调控的应有之意,也是托底经济渡过难关的必要举措。

应当看到,疫情带来的冲击影响主要是阶段性的。5 月以来,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均加大了实施力度,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触底回暖。从金融数据来看,信贷投放明显增加,1-6 月,企业贷款同比多增 3 万亿元,企业融资总体较好;居民贷款受疫情影响同比少增,但 6 月以来也呈现了恢复态势。未来随着疫情形势总体受控,预计宏观经济会保持稳步复苏,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有望逐步修复改善,信贷支持将保持较强的力度。

下一阶段,继续提高企业和居民扩张意愿,最重要的是让生产生活更加稳步高效地转动起来,保持经济回暖势头,稳住实体部门的收入、预期和信心,进一步提升内生增长动能和经济活力。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做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具体来说:

一是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提早完成全年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引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落实好新增 8000 亿元信贷规模和设立 3000 亿元金融工具,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价格上,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至贷款端,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三是结构上,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自今年二季度起,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提供的激励资金比例由 1% 提高到 2%,运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持续支持涉农、小微企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于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我简单介绍一下最新的进展情况。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继续按照 “十四五” 规划要求,会同各参研机构,在试点地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扎实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

一是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的场景试点,使数字人民币作为科技名片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完成了精彩亮相。

二是稳步扩大试点测试范围。经报国务院同意,数字人民币试点从原来的 “10+1” 试点地区拓展到 15 个省市的 23 个地区,深圳市、苏州市、雄安新区、成都市 4 个地方取消了白名单限制,吸收兴业银行作为新的指定运营机构。

三是持续创新特色应用场景,延伸数字人民币服务触角。围绕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通过智能合约等特色功能,在保民生、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中积极发挥作用。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拓展数字人民币 “朋友圈”。截至今年 5 月 31 日,15 个省市的试点地区通过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大约是 2.64 亿笔,金额大约是 830 亿人民币,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到 456.7 万个。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稳妥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加强场景建设和应用创新,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您的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

阮健弘:

记者朋友的第二个问题我来回答。二季度人民银行的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 “更多储蓄” 的居民占 58.3%,这比上季度上升了 3.6 个百分点,倾向于 “更多投资” 的居民占 17.9%,比上季度下降了 3.7 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存款意愿的边际上升,投资意愿的边际下降,主要是由于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局部地区有所反复,居民对流动性的偏好有所上升。同时,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居民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预计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居民的投资意愿将逐步恢复,消费意愿将稳步回归。

今年以来,我国的住户存款,实际上不仅是住户存款,也有企业的存款,规模都增加比较多,存款的利率小幅回落。6 月末,住户存款规模为 112.8 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 10.3 万亿元,同比多增 2.9 万亿元。企业存款规模是 74.9 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 5.3 万亿元,同比多增 3.1 万亿元。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债券投资等形式,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相应的派生存款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上半年我国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增加了实体部门的存款。

6 月份,新吸收的定期存款利率明显下降,为 2.5%,比上年同期低 16 个基点。存款利率的下降,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增强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可持续性。

未来,预计居民和企业部门的存款将平稳增长。同时,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的政策利率体系,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推出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了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我想请问目前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如何?下一步会有怎样的安排?谢谢。

邹澜:

我来回答您这个问题。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大家关注度很高,刚才阮司长和我在回答前面问题的时候简单提到了,我再作一个更详细的介绍。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出台了三项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科技创新再贷款,主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二是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主要支持符合条件的普惠养老机构,推动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三是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主要支持公路货物运输经营企业和货车司机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和个人。加上去年四季度出台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这些基本属于阶段性工具,长期性的主要是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已比较丰富和完善。

总的来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同时,建立了 “金融机构独立放贷、台账管理,人民银行事后报销、总量限额,相关部门明确用途、随机抽查” 的工作机制,有利于激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实现向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精准倾斜的效果。

截至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发放 1827 亿元,支持银行发放碳减排领域贷款 3045 亿元,带动减少碳排放超过 6000 万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已经累计支持银行向企业发放低成本贷款 439 亿元。今年创设的三项新工具按季发放,将于今年 7 月首次申请,目前人民银行正在有序推动相关工作。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安排,持续发挥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功能,更加有效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今年下半年 LPR 是否还有继续下调的空间?第二个问题是,您是否对当前在河南等地区出现的储户兑款存在困难的情况有什么看法?这是否会造成因为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而引发的整个金融和银行系统的风险?对于河南等地所发生的事情您有什么看法?谢谢。

邹澜:

我先回答第一问。我想就您这个问题,把近期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相关工作和效果一并给作个介绍。

今年 4 月,人民银行指导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调整机制,这个机制主要目的是推进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利率自律机制成员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一年期 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自主合理确定其存款利率水平。这个机制建立以来,各家银行根据市场利率变化,主动调整了存款利率水平。据我们初步统计,今年 6 月,全国银行新发生的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是 2.32%,这和调整前的 4 月相比,下降了 0.12 个百分点。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建立,明显提升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定价能力,有利于维护存款市场良好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降低实际贷款利率,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近年来人民银行建立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形成了通过市场利率和央行引导影响 LPR,再影响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高。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释放 LPR 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充分发挥利率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市场良好竞争秩序,推动继续降低实际贷款利率,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的下降。所以您问的问题,我觉得从整个利率市场化的整体工作推进,可能是能够介绍的更清楚一些。关于这个问题,我先介绍这么多。

文章持续更新中.....

本文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