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泰生物对新冠疫苗资产 “大额计提”:预计上半年净利润至少下降 60%

Wallstreetcn
2022.07.25 03:5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康泰生物表示,二季度以来,国内外新冠疫苗接种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新冠疫苗需求量下降较快,公司新冠疫苗销量快速下滑,预计 2022 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 70.29-61.37%。

尽管新冠疫情仍未在全球消退,很多国家也仍在推行加强针注射,但就全球范围而言,新冠疫苗行业正面临需求下降的局面。

进入到 2022 年,“新冠疫苗过剩” 的声音屡有响起,但是似乎从未引起市场足够的重视,“星辰大海” 与 “进军国际市场”,仍然是新冠疫苗反复唱多的主题。

终于,有上市公司摊牌:认栽了。

2022 年 7 月 24 日,A 股疫苗龙头企业康泰生物发布 2022 年上半年业绩预测公告,预计公司 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8.28 亿元,同比增长 73.72%,但是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 70.29-61.37%。

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是对新冠疫苗资产的大额计提与研发支出费用化。

康泰生物表示,二季度以来,国内外新冠疫苗接种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新冠疫苗需求量下降较快,公司新冠疫苗销量快速下滑。

同时,公司新冠灭活疫苗仍处于海外Ⅲ期临床阶段,因俄乌战争的影响导致在乌克兰Ⅲ期临床数据揭盲延后,后续销售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鉴于以上原因,公司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新冠疫苗相关库存商品、原辅料、自制半成品及截至 2022 年 3 月末的新冠疫苗开发支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4.14 亿元;此外,对二季度发生的新冠灭活疫苗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金额为 1.40 亿元;合计减少利润总额 5.54 亿元。

康泰生物的新冠灭活疫苗,是国内第六款获批上市(紧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排在国药中生 (2 款灭活疫苗)、科兴中维 (1 款灭活疫苗)、康希诺生物 (1 款腺病毒载体疫苗)、智飞生物 (1 款重组蛋白疫苗) 之后。

早在 2020 年 2 月、新冠疫情暴发不久,康泰生物就着手启动该灭活疫苗的研发工作,并于同年 9 月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最终于 2021 年 5 月上市。

此外,康泰生物和阿斯利康合作研发的一款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已经获印度尼西亚紧急使用许可,但是尚未在中国地区获批使用。

2021 年,康泰生物营业收入约 36.52 亿元,同比增加 61.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12.63 亿元,同比增加 86.01%。

虽然康泰生物没有单独披露 2021 年新冠疫苗相关的收入与利润,但是综合各家卖方研究机构的分析,新冠疫苗收入大致占整体收入的 50% 左右,对应的净利润在 5.5 亿~7 亿。

整体来说,康泰生物的灭活疫苗,作为全国第 4 款上市的灭活疫苗,也是第 6 款上市的新冠疫苗,入局时间不早不晚,勉强收获了一个投入产出打平的结果。

只能说,通过新冠疫苗的研发,康泰生物锻炼了能力,培养了队伍,贡献了情怀,收获了社会责任感,这把不亏!

但是更多的疫苗上市时间晚于康泰生物、甚至直到疫情爆发 2 年 7 个月后的今天,仍然还在临床试验阶段的公司,可能不一定有这么幸运了。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基础免疫接种的市场空间基本已经饱和了。

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的研究数据,中国截至 2022 年 7 月,全程基础免疫接种率为 89.5%,加强免疫接种率为 56.3%;其中,对于 60 岁以上老年人群体,完成接种一剂/全程接种/加强免疫接种占比分别为 88.6%/83.8%/65.7%。

国外市场大致分为两块,欧美高端市场被 Moderna 和 BioNtech 的 mRNA 疫苗所垄断,而发展中国家整体的接种率虽然还不是很高,但是由于各国防疫政策的变化,发展中国家疫苗接种的意愿已经大幅下降。

在整个 2021 年,中国人用疫苗的出口总额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其中绝大部分是新冠疫苗的出口;但是整个 2022 年前 6 个月,中国人用疫苗的出口总额只有 51.1 亿元人民币,跌幅高达 95%。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截至 2022 年 6 月 21 日,全球在研新冠疫苗,已有 166 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全球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产品已接近 40 个。

对于那些还在临床试验阶段、但是有没有充分的差异化优势的新冠疫苗,其商业化前景实在难言乐观。

比如,丽珠集团,其重组蛋白病毒 V-01,还在提交上市申请阶段,申请序贯紧急使用。

神州细胞,其三聚体蛋白疫苗 (项目代号:SCTV01C) 近期才披露 I/II 期试验的期中分析,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其计划与灭活疫苗和 mRNA 疫苗进行头对头对比的临床 III 期研究。 

三叶草生物,这家最为刚烈,不惜壮士断臂,毅然决然砍掉了若干款大分子药物管线,集中资源"all in"两款三聚体蛋白新冠疫苗额研发,目标也是国际市场,上市日期尚无靠谱的时间表。

除了以上传统疫苗路线之外,还有一支浩浩荡荡的 mRNA 新冠疫苗大军。

目前,至少已经有复星医药、沃森/艾博生物、斯微生物、艾美/丽凡达生物、锐博生物、康希诺、石药集团等企业的 mRNA 疫苗已经在国内获批进入临床。

此外,至少还有蓝鹊生物、瑞科生物、嘉晨西海、深信生物、尧唐生物、厚存纳米等众多初创企业在进行 mRNA 疫苗的临床前研发。

其中一些,在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占据新冠病毒主流地位的今天,临床试验使用的还是针对原始毒株设计的疫苗,前途实途叵测。

如何看待新冠疫苗研发的红海?结论似乎很矛盾。

电影《流浪地球》里提及了一种叫 “饱和式救援” 的方式,意思是在重大灾难面前,以超出目标地所需的物资和人员数量组织救援,只要有小部分救援人员和物资到达目的地,整体目标就可以保证完成。

华为的企业战略里,有一个 “范弗里特当量” 的概念,即敢于用密集投资、超常规的人员投入和资源聚焦到一个战略方向,从而极大缩短追赶时间和延长机会窗口期。

今日中国的庞大的新冠疫苗病毒研发大潮,正是一种面对自然灾难时的 “饱和式救援”,其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是巨大的。

无法想象,中国如果没有一家企业有能力研发和生产新冠疫苗,今日将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从这个角度,所有动用自身资源投身新冠疫苗研发的企业,都值得尊敬。

但是站在具体某个企业的股东角度,这大概率又是一个价值毁灭的过程。

随着康泰生物的大额计提,通过投身新冠疫苗研发而真正获得经济回报的企业,不过国药、科兴、智飞生物、康希诺等屈指可数的几家企业而已,剩下的大部分,或许永远无法收回研发投入的成本。

正如电影《流浪地球》中,主人公所在的救援小组,历经千难万险,最终也没有成功到达目的地。

不为成功者,即为失败者,这是医药产业的残酷之处,也是魅力所在。

本文来源:医药投资部落,原文标题:《不装了,摊牌了,新冠疫苗卖不动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