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房地产当前整体上处于筑底阶段;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压力依然存在;市场需求拉动价格上涨动力并不强;一旦有效控制疫情,经济持续恢复、消费潜力就会释放;下阶段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会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8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7 月份全国经济数据显示:
7 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 0.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2.7%;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6.6%;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8%。
1 至 7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19812 亿元,同比增长 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46302 亿元,同比下降 0.2%;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0.4%,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5%;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783 万人。
稍后,国家统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 7 月份国民经济数据并答记者问,对房地产市场、就业压力、CPI 数据、农业生产、经济前景等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房地产当前整体上处于筑底阶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 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6.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78178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23.1%;商品房销售额 75763 亿元,下降 28.8%。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呈现下行态势,房地产投资也有所下降,可能对相关的消费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房地产运行大家都比较关注,总的看,房地产行业规模较大、链条较长、牵涉面较广,对经济增长和社会民生影响较大。今年以来,各地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出台多项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房地产市场总体下行态势趋缓。尽管最近有些地方出现了房地产项目交付问题,但从全国看,大部分施工期在两年以上,接近交付期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进度保持平稳,总体风险是可控的。
付凌晖表示,总的看,房地产市场呈现下行态势,当前整体上处于筑底阶段。随着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因城施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对于经济的影响会逐步改善。
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压力依然存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 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783 万人。7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4%,比上月下降 0.1 个百分点。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3%;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5%,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1%。16-24 岁、25-59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 19.9%、4.3%。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6%。
对于广受关注的青年人就业问题,付凌晖表示,从 7 月份情况看,就业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就业主体人群就业继续改善。7 月份,25-59 岁成年人失业率为 4.3%,比上月回落 0.2 个百分点,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表明就业基本盘保持基本稳定。
二是农民工就业群体就业好转。针对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政策持续发力,农民工失业率继续回落。7 月份,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为 5.1%,比上月回落 0.2 个百分点,继续低于整体失业率水平。我们看到,在 4 月份的时候,由于疫情冲击,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高于整体失业率,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快速下行,目前已连续两个月低于整体失业率水平。
付凌晖表示,今年来看,整体上受疫情冲击,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目前是冲高回落的态势,下阶段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和稳就业政策的持续发力,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有较好条件。当前来看,就业的主要特点还是青年人失业率比较高,青年人在求职过程中对就业的期待和市场需求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些都影响着青年人就业。但总的来看,随着经济恢复和稳就业政策,特别是对年轻人就业帮扶政策措施力度加大,总体上来看,就业情况会逐步好转,保持稳定。但是还要看到,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还是要继续落实好各项稳就业政策,推动就业持续改善。
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失业率连续回落。但也要看到,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压力依然存在。7 月份,全国失业率总体水平还是高于上年同期,青年人失业率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下阶段,还是要继续落实好各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推动经济持续恢复,积极助企纾困,扩大就业岗位,加大稳就业力度,加强对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推动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市场需求拉动价格上涨动力并不强
天目新闻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7 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较多,带动 CPI 创下了两年新高。请问,如何看待生猪价格上升趋势?国家统计局如何预判 CPI 下阶段走势?
对此,付凌晖表示,7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扩大,引起大家关注。从 7 月份来看,主要是受食品价格涨幅扩大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7%,涨幅比上月扩大 0.2 个百分点。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食品价格较快上涨。7 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6.3%,比上月扩大 3.4 个百分点,是拉动 CPI 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受前期生猪产能去化、养殖户压栏惜售和消费需求回升等影响,猪肉价格同比上涨 20.2%,上个月下降 6%。受多地持续高温影响,鲜菜价格同比上涨 12.9%,涨幅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二是能源价格涨幅回落。受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影响,7 月份汽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 24.6% 和 26.7%,涨幅分别比上月回落了 8.8 和 9.6 个百分点。
三是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涨幅均有所回落。国内工业消费品和服务市场供给总体充裕,市场需求仍处在恢复中,相关价格涨幅有所回落。7 月份,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 0.6%,比上月回落 0.1 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上涨 0.7%,比上月回落 0.3 个百分点。
付凌晖指出,从 7 月份 PPI 情况来看,7 月份 PPI 涨幅是 4.2%,比上个月回落 1.9 个百分点,这样对于 CPI 的传导作用可能有所降低。还要看到,我国经济整体上处于恢复过程中,市场需求拉动价格上涨动力并不强,加之我国没有采取 “大水漫灌” 财政货币政策,价格大幅上涨缺乏相应货币条件。从下半年看,尽管受短期因素影响,个别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可能会较高,但是从全年来看,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是有条件的。
7 月经济恢复势头边际放缓,巩固经济回升基础仍需加力
央视新闻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7 月份,国内多地疫情散发,加上南方地区的高温天气对经济造成了新的影响。如何评价 7 月份经济运行的表现?下一阶段,将如何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发展?
对此,付凌晖表示,7 月份以来多地出现了散发疫情,南方地区的高温也对经济运行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总的来看,7 月份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全球通胀压力居高难下。国内本土疫情多点散发,多地频发,叠加高温多雨不利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是有所加大的。面对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时精准控制疫情传播,有效实施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举措,强化统筹发展和安全,国民经济继续恢复,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发展的韧性不断显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主要生产需求指标保持恢复态势。二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三是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四是生产要素保障得到了加强。五是民生保障效果继续显现。
付凌晖表示,综合来看,7 月份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运行基本平稳。但是也要看到,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恢复的势头边际放缓,巩固经济回升的基础仍需加力。下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扎实做好民生保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要抓好农业防灾减灾,确保秋粮稳产丰收
香港南华早报提问:当前,全国多地出现极端持续高温天气并引发旱情。请问,从统计局监测数据情况看,目前旱情对秋粮生产造成多大影响?另外,早前极端天气因素对今年早稻产量的影响如何?
对此,付凌晖表示,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当前各地早稻陆续完成收获。根据调查,今年早稻播种面积总体稳定,但是由于受洪涝灾害影响,局部地区早稻生产略微受到了一点影响。初步预计,今年早稻产量和上年比基本相当。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目前各地晚稻等秋粮作物已基本完成了播种,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晚稻基本栽在适播期。根据初步调查,今年秋粮播种面积有所增加,稳定全年粮食生产有较好基础。从长势来看,根据遥感长势监测显示,当前玉米、中稻、大豆等主要秋粮作物长势和去年基本持平。
付凌晖同时指出,但也要看到,南方持续高温导致部分丘陵岗地和 “望天田” 等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块受旱,华北、东北降雨导致局部作物倒伏和农田积水。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我国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偏多,旱涝灾害较重,呈现出 “两头涝、中间旱” 的态势。8、9 月份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密切关注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重点要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加强田间管理,扎实开展病虫害防控,确保秋粮稳产丰收,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
一旦有效控制疫情,经济持续恢复、消费潜力就会释放
界面新闻提问:消费同比增速没能够延续 6 月份的恢复态势,同时最近一段时间疫情又在部分地区反复。请问发言人,这是否会制约下半年消费复苏的进度?未来是否会出台进一步的促消费政策?
对此,付凌晖表示,7 月份,受多地疫情散发、汽车销售有所放缓等因素影响,社零总额增速比上月有所放缓。7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2.7%,增速比上月回落 0.4 个百分点。
付凌晖指出,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放缓,但总的看消费恢复态势没有改变。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 18 类商品中,有 15 类保持增长,其中 7 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比上月加快。
此外,一些地方通过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效果也逐步显现。这些情况表明,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持续恢复、居民压抑的消费潜力就会释放,消费意愿会增强,生活中的烟火气也会逐步回归。
付凌晖表示,从后期走势看,尽管存在一些制约消费的因素,但只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好促消费政策,积极助企纾困,持续改善消费环境,我国消费有望持续恢复、向好发展,带动经济平稳运行。
下阶段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会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央广总台中国之声提问:发言人刚刚提到 PPI 对 CPI 的传导作用不是那么强,但是同时 PPI 等数据也显示,咱们的需求收缩比较明显,是否会影响到全年 GDP 目标的实现,未来 GDP 又会保持什么样的态势?
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应该说是极不寻常,二季度经济克服超预期因素影响,实现正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从下阶段来看,推动经济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仍然面临着不少风险和挑战。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明显,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一系列防住疫情、稳住经济、保障发展安全的政策措施作用下,经济有望恢复向好,运行在合理区间。
第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继续显效。7 月份以来,尽管多地出现散发疫情,但是疫情传播总体上得到有效控制,一揽子稳经济政策举措持续发挥作用,7 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基本稳定。从后期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经济恢复向好态势有望保持。
第二,国内需求恢复拉动逐步增强。从投资来看,稳投资政策持续加力,各地积极推进 “两新一重” 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有利于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 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7.4%,连续 3 个月加快。
支持制造业升级发展,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也有利于制造业投资的平稳增长。前 7 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9.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从消费看,就业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增加。在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和促消费政策作用下,居民消费有望逐步恢复,特别是汽车和家电消费优惠政策持续发力,将拉动大宗商品销售增长。7 月份,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9.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第三,生产供给恢复有望延续。能源保供持续发力,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有望平稳增长。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逐步打通,汽车等重点行业恢复正常生产,对于工业的支撑作用会继续发挥。同时,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服务业市场需求也会逐步回暖,带动服务业生产回升。
第四,高水平开放红利会继续显现。尽管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但我国外贸韧性强的特点明显,货物进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1-7 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0.4%,这既有我国生产供给能力强、产品竞争力强的因素,也有全球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出口产品成本优势的影响,还要看到,我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共建 “一带一路”,加快自贸区建设,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7 月份,我国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9.8%,高于全部进出口增速。尤其是下阶段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大规模留抵退税、专项债发行使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持续发力,也会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