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提出对标 iPhone 时,网上有很多人笑话我。” 雷军说,如果没有对标 iPhone 的勇气和决心,怎么能把高端手机做好。“但出师未捷,已陷泥潭。新小米能否打赢 “生死之战”,小米 13 的成绩极为关键。
作者 | 于惠如 编辑 | 罗丽娟
提出高端化战略三年,雷军带着小米 13 系列交卷了。
12 月 11 日,小米每年最重要的数字旗舰系列发布会举行,正式发布小米 13 系列以及全新 MIUI 14 操作系统。与之前的数字系列相比,小米 13 在软硬件实力均有不少提升。
“回首过去三年,高端化战略深刻影响着小米,并深度改变了小米。今天发布的小米 13、MIUI 14,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小米已经开始。” 雷军在发布会上说。
除此之外,小米还推出了 5 款 AIoT 产品,包括小米万兆路由器、小米 Sound Pro、小米迷你主机、小米手表 S2 和小米 Buds 4 耳机等。
今年初,小米明晰了高端化战略目标:小米手机和体验要全面对标 iPhone,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并由此迎来公司发展的 “生死之战”。
当下,新小米能否打赢这场战,小米 13 的成绩极为关键。
涨价的高端答卷之作
“小米 13 系列是小米高端化战略三年探索期的答卷之作。” 雷军说。
雷军给这款高端答卷制作的定位是:性能王者。发布会现场,他不吝使用 “顶配”、“最大升级”、“不可思议”、“非常惊人” 等形容词介绍这款手机。
一个月前,有媒体报道称,受定位升级、成本、疫情、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小米 13 系列售价将大幅上调,上调幅度将达 15%-20%。这则消息一度登上热搜,广受关注。
11 日晚间的发布会上,小米 13 系列的价格也备受消费者关心。对比小米 12 可知,小米 13 系列的确比相同容量版本的小米 12 系列定价高 200 元-400 元。
小米 13 全系均具备四个容量版本,容量配置与颜色根据实际情况略有不同。小米 12 系列只有三个容量版本,少了 12GB+512GB 版本。
具体而言,小米 13,8GB+128GB 售价 3999 元、8GB+256GB 售价 4299 元、12GB+256GB 售价 4599 元、12GB+512GB 售价 4999 元。相同容量版本的小米 12 价格分别为:3699 元、 3999 元、4399 元。
小米 13 Pro,8GB+128GB 售价 4999 元、8GB+256GB 售价 5399 元、12GB+256GB 售价 5799 元、12GB+512GB 售价 6299 元。相本容量版本的小米 12 价格分别为:4699 元、4999 元、 5399 元。
据雷军介绍,小米 13 系列在处理器、内存、闪存三大件上做了全面升级。
处理器方面,小米 13 系列全系搭载最新骁龙处理器第二代骁龙 8 移动平台,CPU 多核性能提升 37%,GPU 性能提升 42%,游戏体验超越 A16。
“更关键的是,性能的提升不以功耗的增加为代价。” 雷军说,第二代骁龙 8 在性能达到上一代峰值时,仅需要约一半的功耗,即使是跑到峰值性能时,功耗仍然更低。“在游戏负载下,小米 13 的整机温度明显领先 iPhone,并且帧率更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 13 系列全系搭载自研澎湃电池管理系统。相较小米其它产品,小米 13 系列创造了两项之最:小米 13 续航为 1.37 天,创小米高端系列最长续航能力;小米 13 Pro 首发 50W Pro 无线秒充,36 分钟可充满电量,刷新小米无线充电速度记录。
此外,小米 13 配备 6.36 英寸四窄边全面屏,边框为 1.61 毫米,屏占比达 93.3%,小米 13 Pro 则配备 6.73 英寸双曲面屏幕。两款手机均搭载最新一代发光材料,在分辨率、动态刷新率等方面均有提升。
同时,两款机型的远山蓝配色都采用全新 “科技纳米皮” 材料包裹机身背面,长久日晒不变色、不掉皮,具备抗脏污能力。
与之前的小米数字系列相比,小米 13 系列采用直屏立边设计,首次在国内安卓阵营实现 “视觉四等边”,外观上更简洁。其中,小米 13 采用直屏配合直立边框的设计,小米 13 Pro 采用 “琉光陶瓷”,让整机曲线与摄像头区域融为一体,视觉效果上更为简约、流畅。
今年 7 月,小米官宣与徕卡战略合作,启动影像战略升级。此次小米 13 系列,不仅全系搭载徕卡专业光学镜头、徕卡原声双画质,同时全系新增徕卡 75mm 长焦镜头,作为徕卡经典焦段,它既能兼顾远景拍摄,又适合拍摄人像题材。
小米 13 系列将出厂搭载最新的 MIUI14。相比 MIUI13,MIUI14 的系统空间占用减少 1.5GB,系统内存占用减至 3.3GB,开机自启进程数减少 12%,系统不可卸载应用剩 8 个。
同时,针对三方应用臃肿问题,MIUI14 推出低频应用压缩和重复文件清理,智能释放存储空间;同时支持常驻通知一滑关闭,告别 “牛皮癣” 通知顽疾。
MIUI 14 是小米系统软件团队完成整合后的首个作品。雷军在发布会谈到,“过去这三年的探索,我们深深地意识到要做到体验优先。”
而接下来,小米还将继续强化目标。
“万众一心,死磕技术体验,全面对标 iPhone。” 雷军说道。
高端化成功了吗?
小米冲高端,要从三年前说起。
2019 年初,雷军在个人微博上宣布红米成为全新独立品牌,更名为 “Redmi”,并称红米 Redmi 专注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小米专注中高端和新零售。
尽管雷军提到了要专注高端市场,但小米真正实施高端化战略始于 2020 年。
2020 年 2 月,小米 10 系列发布,首次冲击高端市场,强调性能;小米 11 系列试图从工艺及设计美学上谋求突破;小米 12 系列更突出实际体验。此次发布的小米 13 系列是小米进军高端市场三年之后的第四套产品。
去年 12 月小米 12 系列的发布会上,雷军将高端化明确为集团战略,并提出两个野心勃勃的目标:三年之内小米手机销量登顶全球第一;小米正式对标苹果,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一步一步超越苹果。
今年春节假期后,雷军与小米集团高管召开了小米内部第一个重要战略会议。在那次会议上,小米明晰了高端化战略目标:小米手机和体验要全面对标 iPhone,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这被雷军称为 “小米发展的生死之战”。
“一年前我提出对标 iPhone 时,网上有很多人笑话我。” 雷军说,如果没有对标 iPhone 的勇气和决心,怎么能把高端手机做好。“所以全面对标 iPhone 是向 iPhone 学习,将来有机会超越 iPhone 的开始,无论软件和硬件一定认认真真对标。”
在这场 “生死之战” 中,小米尝试从多个角度突围。
今年 7 月,小米宣布与徕卡展开战略合作,小米今年发布的多款高端旗舰机,如 12S Ultra、小米 13 系列,均已经印上了徕卡的名字。
小米的这个动作也被外界解读为:小米试图重走华为的老路。作为华为手机的 “老朋友”,徕卡 2016 年和华为的深度合作开创了移动影像新时代,也成就了华为的高端旗舰机。
小米也在产能上下功夫。2020 年小米投产了第一期亦庄智能工厂,二期 M1 项目已于今年 9 月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预计 2023 年年底交付投用。根据小米此前规划,第二期智能工厂年产能是 1000 万台高端手机。
另一个正在发生的转变是:小米在逐渐放弃过去那种堆配置、拼参数的打法,而更加注重软硬件深度协同等软实力。
据雷军介绍,今年,小米先把 MIUI 团队合并到手机部,跟 BSP 系统软件部门合并,随后又将 AIoT 系统部门和互联互通软件部门全部合并,形成了纵向深入硬件底层,横向统括小米所有业务的系统软件平台团队。
不过,在一系列尝试和努力之后,小米手机在出货量、产品均价、毛利率等方面的表现却没法令人满意。
最新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 4020 万台,同比下滑 8.4%;ASP(平均售价)为 1058 元,同比下降 2.9%;智能手机毛利率从 12.8% 下降到 8.9%。
对此,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王翔给出的解释是:今年小米受到了外部环境、全球供应链等因素的影响,三季度期间,小米在海外市场进行了大幅促销降低库存,影响了整体毛利率。另外,大促节点之后,小米的库存水位下降,因而小米手机的 ASP 同比下滑。
对于小米过去三年在高端市场探索的表现,王翔认为,做高端不能采取速胜的想法。“我们有战略耐心,不期待通过一两款产品能够站稳高端市场。”
小米的高端化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但雷军认为,在过去三年的探索中已经看到了积极的信号——小米高端产品的口碑在变好。“小米 12S 系列和折叠屏手机小米 MIX FOLD 2 在电商平台的首月好评率,均超过 98%。”
新小米始于困境
“一个全新的小米已经开始。” 雷军在发布会上信心满满。
但小米的现状证明:这个新小米始于 “困境” 之处。
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依旧疲软,延续了前两季度的下跌态势。根据市场第三方机构 IDC 的数据,该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仅有 3.02 亿台,同比下滑 8.8%。小米出货量 4020 万台,同比下滑约 370 万台。
公司层面,自宣布造车至今,小米股价已经跌去超过 50%。今年以来,小米营收整体下滑明显,前三季度依次为 734 亿元、702 亿元、704 亿元。
最新的情况是,受疫情、地缘政治冲突、全球通货膨胀、美元加息、手机市场大盘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小米公司第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为 21.2 亿元,同比腰斩。另外,小米第三季度在手机、IoT 和互联网收入这 “三驾马车” 的营收增速、毛利率等均出现放缓态势。
尽管主业尚且处于低迷之中,小米依然在研发上加大了投入。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小米新增研发人员 2211 人,研发投入达到了 41 亿元,创上市以来季度最高值,电动汽车相关研发费用增加超过 2 亿多元。
过去,为了寻求新增长,小米不惜投入重金,讲了不同的故事,比如:造车、人形机器人等。
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王翔给出了汽车量产时间表:小米有信心在 2024 年实现电动车正式量产。但与小米汽车有关的负面消息依然不断。
11 月初,多家媒体报道称,小米造车已经叫停,内部正在重新评估小米汽车项目。不过,小米汽车对此迅速回应称:“小米汽车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随后,又有媒体披露,小米汽车项目进展延迟,自动驾驶测试不及预期,最终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今年 8 月,雷军在年度演讲之夜推出小米全尺寸仿生人形机器人 CyberOne。不过,雷军坦诚,CyberOne 只是小米对未来科技生态的一次探索。人形机器人需要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每台高达六、七十万元,尚无法实现量产。
不过,这些故事的发展情节仍然曲折,离结果尚早。
新小米能否打赢 “生死之战”,小米 13 的成绩极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