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没有 “降息”?银行成本压力大
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压力或成为 LPR 进一步下行的障碍,但四季度降准已兑现,调降 MLF 的必要性进一步提高,或将于明年一季度内落地。
事件
2022 年 12 月 20 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 年期 LPR 为 3.65%,5 年期以上 LPR 为 4.3%。与 11 月相比,保持不变。
核心观点
LPR 报价 4 个月无变化,实体经济融资继续下行受限
在本月的 MLF“平价超量” 续作后,市场参与者对于本月 LPR 报价的预期有所分化。特别是在近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我们认为支持住房改善,后续还应有需求侧政策进一步落地,毕竟房子是最大的消费品,提升商品房销售景气度、稳定房价,对于稳定和促进一般消费也有重要意义。基于类似的逻辑,部分市场参与者此前对于本月调降 5 年期 LPR 报价有所期待。
尽管本月 LPR 报价维持不变,但短期内维持 LPR 报价下行的预期仍是符合当前政策逻辑的。
回顾 2022 年,政策的主线之一是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以下行幅度最为明显的按揭贷款利率为例,为引导其下行,差异化房贷政策调整(放开商业银行对按揭贷款定价的部分约束)、单独调降 5 年期 LPR(调整按揭贷款利率定价的锚)以及政策利率 MLF 的下调(广谱性调降利率)分别在不同时点被使用过。按揭贷款利率在今年的前三季度中下降超过 130BP,下行明显。
不过,伴随着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行,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也快速回落。从贝壳研究院公布的按揭贷款月度数据来看,在商业银行净息差于 9 月末触及低点后,尽管满足 929 新政的部分城市的首套房贷款利率限制已被阶段性的取消,但两个多月来按揭利率继续下行的幅度有限。
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压力或成为 LPR 进一步下行的障碍
我们认为金融让利实体经济的政策逻辑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但在当前情况下,商业银行自身的负债成本压力不容小视。
随着本月初理财产品赎回的开放,叠加 11 下旬利好政策(防疫 + 房地产)密集出台,使得经济预期再度走强、债市再度承压,理财赎回潮又起,12 月 7 日后中长期流动性重回紧张态势,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创下新高。期间,央行等额续作了 7500 亿的到期特别国债,但货币市场长端资金紧张的状况并未明显好转。此外,今年无论企业存款还是居民存款均显示出定期化的特征,亦使得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承压。
调降 MLF 的必要性进一步提高,或将于明年一季度内落地
我们曾在 10 月下旬的报告《全面降息必要性提升》中提示 “降准四季度可期,全面降息的必要性提升”,目前四季度降准已经兑现。当前我们认为调降 MLF 的必要性进一步提高。
由于部分浮动贷款利率的参考标准是前一年 12 月的 LPR 报价,商业银行存量贷款的利率将面临调整。以按揭贷款为例, 其定价基准 5 年期 LPR 在 2022 年累计下调的 35BP,将在 2023 年一月反映在存量贷款中,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将面临 1000 亿以上的收入损失。这无疑将进一步压缩商业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能力。我们认为当前情况需要调降 MLF 破局。调降 MLF 后,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空间将被打开,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才会有实质性释放。
除了从上述逻辑考虑外,我们在《援兵已至》中提到,复盘全年,央行调降 MLF 利率主要基于两条逻辑:一是稳定市场信心,提振预期(如:1 月);二是刺激内需,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如:8 月)。立足当下,这两条逻辑依然成立。
信心方面,此轮理财赎回潮强于 3 月,纵然与回撤驱动力由权益资产转向固收产品有关,但同时也反映出,经历了疫情的不断反复,居民当前的风险承受能力明显下降,对经济和市场的信心明显不足。据央行调查问卷统计,三季度末城镇居民对未来收入与就业的预期均跌至历史谷底,居民储蓄存款迅速走高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信心疲弱。
需求方面,12 月经济数据显示,消费与房地产投资跌幅加深,内需疲软态势尚未好转,与此同时外需走弱快速逼近。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12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与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降息与这一诉求较为对应。具体安排上,明年一季度降息的可能性较大。
本文作者:招商证券张静静、马瑞超、陈宇,来源:招商宏观静思录,原文标题:《招商宏观 | 等待调降 MLF 破局——12 月 LPR 报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