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以来第一次预亏。
作者 | 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上市 16 年,房企巨头碧桂园头一次交出一份如此惨烈的财报。
碧桂园在 3 月 13 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去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亏损人民币 55 亿元至 75 亿元。在剔除剔除公允价值变动、汇兑净损益等影响后,归母核心净利润稍有回正,约为 10 亿元至 30 亿元。
这是碧桂园上市以来第一次预亏,也是碧桂园活下来的代价。
在今年的内部会议上,碧桂园总裁莫斌曾直言,2022 年为了保信用、不违约,碧桂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打赢了关乎企业生存的 “铁原保卫战”。
碧桂园在公告中解释,去年归母净利润预亏,主要是低毛利项目结转、对项目计提减值增加,以及外汇波动造成预期净汇兑损益三个原因。
莫斌此前也表示,2018 年、2019 年拿地的部分项目,在过去两年的下行周期结算毛利压力很大。
除了结算因素,其他两点都是财务处理动作。面对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碧桂园去年对存货进行了减值计提;美元的快速升值,也让碧桂园在 2022 年形成了较大的汇兑损失。
去年的碧桂园更多只能降价卖房,处置资产,来守住现金流,守住自己的信用。
其结果是,碧桂园挺过了 2022 年,活了下来。去年其所有公司债券全部如期偿付完毕;全年近 70 万套交付,也排在行业第一;并且碧桂园成为了少数得到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支持的优质民营房企。
过去五年归母净利润动辄两、三百亿的房企巨头、世界 500 强碧桂园,如今也录得亏损,令人唏嘘。
从碧桂园身上,人们也如此真切地看到了过去一年房地产受到的冲击。截至 3 月 13 日,已有至少 75 家房企发布了去年的业绩预告,其中有 45 家业绩预亏,占比约六成。
往年,投资者对龙头房企的关注点都在于它的净利润水平,或者销售增幅。一旦房企净利润有所下滑,便会被投资者指摘。如今,市场关注的,则是房企能否活下来,能否如期发出财报,能否继续发展了。
不过,对大多数房企而言,2021-2022 年的利润下滑甚至亏损,是阶段性的,接下来的市场和报表,已在修复中。
基于这一判断,市场对碧桂园的预亏也显得颇为淡定。有投资者表示,交出这份财报,碧桂园就算翻篇了。对资产一次性减值,碧桂园也能轻装上阵,重新出发。
摩根大通指出,碧桂园等房企盈利警告可能会暂时影响情绪,但这实际上可能是坏消息出清。随着未来几个月的销售数据可能会继续改善,预计行业会逐渐恢复。
碧桂园管理层也指出,造成碧桂园盈利变负值的因素多为非现金性质,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截至 3 月 13 日收盘,碧桂园股价下跌 4.11%。
就在几天前,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选择了退休,由女儿杨惠妍正式接班。经历了去年的惊涛巨浪,碧桂园这艘巨舰已驶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区域。
这是一个相对合适的退休时间点,正如他所言,“我们看到了隧道口的一些曙光”。
碧桂园也试图在今年打响一场 “翻身仗”。莫斌提出,碧桂园要紧紧抓住市场修复的机遇,在继续保交楼、保质量的同时,要优化投资布局,集聚力量到更有潜力的市场去聚焦深耕,尤其是要在一二线城市积极拿地。
莫斌直言,今年不会片面追求规模,而要真正走有质量的发展之路。
这意味着,碧桂园在过去以 “现金流” 为第一要务的基础上,也思考起该如何修复利润了。这位曾经的 “三四线之王”,接下来的动作会和以前截然不同。
在 “坏消息” 出清后,碧桂园正意图让自己脱胎换骨,以一个全新面目出现在市场、投资者面前。行业新发展周期里,“活下来” 的碧桂园也要换个活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