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可能会使创作变得商业化,但仍然需要艺术家来演绎,在此情况下,唱片公司的推广和专业知识将变得更加重要。
生成式 AI 正在席卷几乎所有的行业,而现在争议来到了音乐界。
上周,包括环球音乐集团(UMG)在内的唱片公司敦促包括 Spotify 和苹果在内的流媒体平台,阻止人工智能服务从其受版权保护的歌曲中抓取旋律和歌词。
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被用于 AI 训练,这些唱片公司越来越担心 AI 会使用其拥有版权的歌曲来训练自己,创作出听起来像这些歌手所作的音乐。
事实上,这些片段已经在推特上流传,引发了平台上的热切讨论。
比如,用知名女企业家·美国歌坛天后蕾哈娜的声音训练 AI 后,生成了另一位天后碧昂斯的作品《Cuff it》蕾哈娜翻唱版。
再比如,一位博主用侃爷(Kanye West)的声音训练 AI 后,将自己所唱的片段用 AI 变成了 “侃爷的作品”。
然而,生成式 AI 的出现给音乐版权技术带来了重大问题,据一位知情人士对媒体表示:
很多生成式 AI 都是针对流行音乐进行训练的。
你可以说:写一首歌,歌词要像 Taylor Swift,但人声要有 Bruno Mars 的风格,但我希望主题更像 Harry Styles。
你得到输出,是因为 AI 已经接受了这些艺术家版权作品的训练。
不过,对于 AI 是否会颠覆唱片公司,摩根大通认为不然。
该行分析师 Daniel Kerven 表示,AI 创作的歌曲 “缺乏根基、氛围和故事”,不能为听众提供 “短暂的新奇感”:
就目前而言,这些(AI 歌曲)大多是垃圾。
音乐不仅是音乐
Kerven 认为,AI 无法取代艺术家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些音乐 “没有灵魂”。
他指出,事实上,AI 生成音乐并不是一件新事物:
在过去的 6-7 年里,已经有相当大比例的约 7000 万首歌曲被添加到数字服务提供商(DSPs)上。
但尽管歌曲数量和上传者呈现 “指数级” 增长,由主要唱片公司和独立唱片公司支持的占 2% 的表演艺术家仍然占据了约 95% 的版税池。
这意味着,由真正的人创作的音乐仍然能获得绝大多数听众的喜爱。
为什么艺术家的音乐如此具有韧性?
因为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生成的音乐还不够好:
要让音乐从众多歌曲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一首好歌,还需要一个故事。
作为一名艺术家,要成功不仅仅需要一首出色的歌曲,还需要多年的奋斗、资金和专业知识来建立粉丝群体。
注意,超级粉丝喜欢的是艺术家,而不仅仅是音乐。
因此,摩根大通认为,AI 创作目前仅会对那些功能性音乐/背景音乐构成风险,而这并不是主要唱片公司关注的重点。
当然,如果 AI 能够创造出真正创新和独特的作品,那么也许在价值链上最受威胁的是词曲作者,而不是出版商:
人工智能可能会使歌曲的创作变得商业化,但仍然需要艺术家来演绎这些歌曲,与粉丝互动并建立忠实的粉丝基础。在无限歌曲的世界中,唱片公司的推广和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将变得更加重要。
Kerven 表示,如果人工智能需要从最好的音乐中学习来创造最好的音乐,它将需要一个许可证,这可以仍然可以为唱片公司创造一个新的和持续的收入来源。
如何保证唱片公司利益?收取管理费!
对于 AI 是否会对主要唱片公司的版税产生风险,Kerven 认为,目前唱片公司的大量版税收入仅来自于一小部分歌曲,因此 AI 对主要唱片公司的版税产生的风险较小:
仅有一小部分歌曲经久不衰并反复播放,这让音乐 “有一个非常肥大的头部和一个非常长而扁平的尾巴”。
他预计,未来绝大部分由 AI 生成的音乐将成为日益增长的 “长尾”。对于这些 “长尾”,摩根大通给出的建议是——数字服务提供商(DSPs)应该向创作者收取托管费:
事实上,我们认为 “长尾” 的存在是为了上传者的利益,而不是消费者的利益。
我们建议,不仅应该像 Youtube 合作伙伴计划一样,在长尾上不付任何费用,而且长尾还应该向 DSP 支付小额年度托管费,以帮助补偿 DSP 为其内容建立分发平台所做的投资。
这将使版税池集中在对消费者最重要的内容上,也将有助于 Spotify 实现其使命,即帮助职业艺术家通过音乐谋生,而不是因版税池过于薄弱、分散,而使 1000 万上传者无法谋生。
如果 DSP 们采纳我们的建议,收取每首歌曲每年 5 美元或 10 美元的托管费(职业艺术家和业余爱好者应该非常乐意支付),这不仅将改变他们的盈利能力,还将有助于减缓歌曲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减少 “噪音” 并限制 AI 作品的蜂拥而至。
摩根大通认为,在极端情况下,如果 DSP 不支持唱片公司、发行商、专业艺术家和词曲作者,那么唱片公司可能会直接面向消费者推出自己的数字服务平台,以保护其知识产权和其货币化,并保护其艺术家和词曲作者的生计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