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到底怎么样?

Wallstreetcn
2023.04.24 00:0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海通宏观指出,地产积累需求集中释放后,会有边际回落,出口仍然面临压力,消费缓慢改善,二季度经济景气度或有一定回落。

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后,市场的讨论很多,不过资产价格对数据的反应并不大。看待今年的经济数据,一方面要和中观、微观的数据结合起来,尽可能客观的考察经济的总量和结构特征;另一方面,也要剔除基数的因素,因为过去三年经济多多少少都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存在低基数效应,纯粹看同比增速数据,可能会误判经济的实际 “景气” 程度。

那么如何剔除基数对数据带来的干扰呢?一种方法是对数据做季节性调整,看环比增长速度。另外一种方法是计算和 2019 年正常年份相比的平均增长速度。我们采用两种方法对一季度的数据做了处理,来观察经济的景气程度。

总量:复苏相对温和

官方发布的一季度 GDP 同比增速为 4.5%,如果剔除基数和 2019 年同期去对比,测算出的年化平均增速为 4.9%,确实相比去年四季度有明显改善,但距离疫情之前 2019 年的 6% 附近的增速,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 2021 年的时候,新冠疫情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大,但当年的平均 GDP 增速已经只有 5.3%,低于 2019 年 6% 的增速水平。当前一季度的经济平均增速,比 2021 年的时候还要低。

使用统计局发布的季调环比来推算实际 GDP 指数,发现 GDP 指数也明显低于疫情之前的增长趋势线。

从经济的领先指标——社融数据来看,融资需求恢复的持续性有待观察。我们将社融数据做季节性调整,在去年四季度的时候,社融季调环比折年率降至最低点 8.3%,之后开始快速回升,截至今年 3 月,连续三个月季调环比折年率增速升至 12.6%。这一环比增速看起来很高,但这是建立在去年四季度低基数的基础上,其实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也仅仅是回升至 10%,比去年四季度之前要低不少。目前的社融环比恢复速度,不如 2020 年,而且还要考虑到一季度信贷项目集中投放带来的冲量,社融恢复的持续性有待观察。

供给端:工业回落仍然较高,服务回升仍显低

从经济的生产端来看,整体来说,工业生产环比有回落,但绝对水平不算低,更多是向潜在增速回归;服务生产环比有回升,但绝对水平和疫情之前还有较大差距。

过去三年时间里,受到出口的明显提振,我国工业生产的增长是明显高于疫情之前的。按照统计局公布的季调环比数据来看,工业生产指数一直高于疫情之前的增长轨道。尤其是 2020 年的下半年和 2021 年,工业生产一直比较强劲。2022 年以来,疫情冲击增大,国内地产周期明显下行,工业生产走弱,但按平均增速来看,工业生产也不算太弱。截至 3 月份,工业生产年化增速为 5.3%,回落到了接近疫情之前的水平。

服务业环比修复快,但或难以回到疫情之前。在疫情之前,服务业生产指数的增速维持在接近 7% 附近。在 2020 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大,服务业快速下行,但之后随着政策刺激、地产企稳,服务业快速回升。其实服务业在 2020 年下半年和 2021 年上半年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到了 2021 年下半年,服务业已经回落至 5.5% 的增长中枢,但当时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小,或主要受到宏观政策收紧的影响。2022 年疫情影响加大,服务业增速大幅下台阶。今年一季度,服务业生产指数已经回到了 5.6% 附近,这和疫情影响较小的 2021 年下半年的水平是差不多的。这或许是服务业生产指数新的增长中枢。

消费:增速降台阶,更关注结构

在疫情前后,消费增速明显降了一个台阶。从同比来看,一季度社消零售年化同比增速在 4.5% 附近,相比去年四季度有明显的改善。但疫情之前社消零售的增速在 8% 附近,当前消费增长和疫情之前比还有较大差距。其实剔除基数的因素,在疫情影响较小的 2020 年下半年和 2021 年,社消零售的平均增长速度也在 4.5-5% 之间。所以一季度的消费增速是回到了 2021 年的状态,恢复还偏弱。

从店铺经营情况也能观察消费需求的恢复情况。在 2022 年的时候,受到疫情影响较大,不少消费领域的在营店铺数据减少。但今年 2 月、3 月份,疫情的影响已经不大,店铺数量也在减少,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思考的。

我国消费的恢复主要靠居民收入的自然增长,超额储蓄的作用非常有限。在去年四季度疫情放开以后,市场普遍关心超额储蓄对消费的托底作用,我们当时指出来,我国居民超额储蓄规模比较有限,大多数的测算都是算的 “超额存款”,并不是超额储蓄。根据我们的测算,截至 2023 年 3 月,我国居民部门的超额储蓄已经降至 0.66 万亿人民币,这部分量即使完全释放,对居民消费的支撑作用可能也非常有限,更何况也未必能够完全释放。

不过我国消费恢复的结构性特征比较明显,中高收入群体存在一定的超额储蓄,今年预计会部分释放为消费能力,但低收入群体过去几年在消耗疫情之前的储蓄,所以消费的恢复会偏慢。

投资:地产或再走弱

截至 2023 年 3 月的数据,房地产销售面积当月同比增速已经转正至 0.1%,投资当月同比跌幅扩大,增速-5.9%。2-3 月,国内房地产经济出现明显回暖,我们认为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之前积累需求的集中释放。其实在去年 6 月份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当时也是因为之前疫情期间不少需求被积累,在 6 月份集中释放,但去年 7 月份很快又出现了回落。4 月以来,房地产成交数据已经有所回落,我们认为二季度房地产经济或边际走低。

基建增速维持在高位。一季度基建(不含电力)投资增速只有 8.8%,我们认为今年为了稳增长,政策上仍然会通过基建来稳定经济。除了预算内的财政外,政策性银行有望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商业银行业或将发挥越来越多的政策性功能。

出口:趋势或仍下行

3 月进出口都有所回升,出口名义增速 14.8%,进口名义增速-1.4%。剔除价格因素后,进出口数量也明显抬升。

但我们要考虑到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当前都普遍面临通胀压力,货币政策都在收紧,需求端的降温是大趋势。而欧美在全球终端消费需求中占比高达 50% 附近,势必会对全球需求构成拖累。预计接下来我国出口仍然面临下行压力。

不过我们也要区分,虽然我国对欧美出口都在明显下行,但下行的原因是不太一样的。就美国的情况而言,从 2018 年开始,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占比就在不断下降,从最高点时的 21.8% 降至当前的 15.9%,这和美国加征关税的政策是密切相关的,背后反映的是产业链的缓慢脱钩。

而就欧洲的情况而言,在疫情期间,中国在欧洲进口来源国中的占比明显抬升,2021 年以来,这一比重虽然略有下降,但目前仍然在高位。所以我国对欧洲出口的下滑,和产业链转移的关系暂时还不大,而主要是欧洲的需求在大幅下滑,不仅从中国进口减少了,从其它经济体的进口也在减少。

整体来说,二季度经济修复的斜率或有放缓,即经济的景气程度或有一定回落,尤其是地产积累需求集中释放后,会有边际回落,出口仍然面临压力,消费缓慢改善。不过去年基数偏低,预计公布的二季度经济同比数据都会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规模政策出台的概率也较低,需要耐心等待。

本文作者:海通宏观梁中华 SAC 号码:S08505201200012021,本文来源:梁中华宏观研究,原文标题:《经济到底怎么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