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机构称,由于技术限制,市场统计的数据仅仅只包含 ChatGPT 应用网站的访问量,并不包含 OpenAI API 接口的流量,这意味着在 OpenAl 不断完善接口应用的过程中,所呈现的数据会逐渐失真,偏离真实的使用量。
近期 ChatGPT 流量增速下滑的事件刷屏。
据 SimilarWeb 数据显示,前期 ChatGPT 的访问量增长率惊人,1 月份的环比增长率为 131.6%,2 月份为 62.5%,3 月份为 55.8%,而从 4 月份开始明显放缓,环比增长率为 12.6%,到了 5 月,这个数字已经变为了 2.8%。
截至 6 月 20 日,访问量比 5 月少了 38% 左右,粗略推算,到 6 月 30 日如果没有特别新的刺激,6 月的环比或将下降。
另一方面,3 月-5 月,作为全球为 ChatGPT 贡献流量份额最高国家的美国,最近流量也已经下滑了 10.28%。
另外根据 AceCamp 整理的数据,包括 ChatGPT 在内,几乎所有的 AI 聊天机器人,在用户数量上,增长都已经停滞,甚至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此外,在普及率方面 ChatGPT 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丰满,据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在谈到早期采用 AI 的趋势时,仅有 20% 的受访者表示会使用 ChatGPT,使用竞品谷歌 Bard 的人数更少,仅有不足 10%。
原因上看,根据监管机构 NewsGuard 的专家分析,OpenAI 最新版本的 GPT-4,在输出信息方面比 GPT-3.5 要糟糕。此外也有观点认为,其准确率存疑一直为使用者诟病,且应用场景也会受公司等方面的限制。
但另一方面,对于流量下滑,不同机构也有不同观点,多数认为可能是因为未统计授权应用 API 的流量等所致。
流量下滑或仅为表象
国信证券表示,ChatGPT 的流量下滑或仅仅为表面因素,一方面用的公式是月活人数乘以平均时长,“这个公式计算本身就不合理,事实上 6 月份相比之前没什么变化,只是人数没新高而已,这点在平均访问时长与访问人数均可以得到验证。”
另一方面,此外 4 月初 ChatGPT 曾出现大面积封号,主要针对 “特制工具” 批量注册的黑账号,对亚洲访问量产生了影响。
此外,研究机构 AceCamp 认为,由于 SimilarWeb 的技术限制,其图中的统计并不包含 Open Al API 接口的流量,而仅仅只包含 ChatGPT 应用网站的访问量,这意味着在 OpenAl 不断完善接口应用的过程中,SimilarWeb 所呈现的数据会逐渐失真,偏离真实的使用量。
据其分析,当 AI Chat 作为一种生产力工具被使用时,往往呈现出使用频率更高的特点,同时更多出现于 API 接口流量的形式,因为企业会为这些用量支付使用费用,而在其调研的重度使用者中,逾八成会使用 API 来访问 ChatGPT。
分析认为,OpenAl 从三月初开始降价 token 的费用,更多的第三方开发者使用 ChatGPT 和 Whisper 工具通过 API 整合进入他们自己的服务,因而造成了对其应用的分流。
国信证券也认为,“OpenAI 避免与客户竞争,希望客户自己的产品使用 API 变得更好”“很多人希望应用程序在 ChatGPT 中,但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应用程序中的 ChatGPT,
其表示,OpenAI 高层的意思是希望更多的企业接入 GPT API,而不是 ChatGPT 后台接很多应用插件,夺取客户流量,ChatGPT 作为最大交互式对话 AI,因为它战略的变化,封锁了很多号,但是它的流量访问并没有如个别自媒体自己算出的” 6 月断崖式下跌” 发生。现在海外研究的重点除了在算力层面,更多的转向接入 GPT 的 API,相关应用数据的变化。
B 端与 APP 端仍在爆发
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OpenAI 自己在收缩 C 端,未来可能并不想通过 c 端赚钱,它自己保留 C 端是为了真人交互这个动作进而训练模型, 而且考虑质量,商业化重心在 B 端,且 APP 端也还在爆发。
具体到市场层面,兴业证券提出,今年 4 月初,数字经济多数方向拥挤度都处于历史较高水平,AI 行情确实已发出过热信号。但根据最新拥挤度指标来看,当前数字经济细分方向拥挤度大多处于合理区间、并未过热,与 4 月初拥挤度高位相比也仍有差距,因此本轮行情大概率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