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曹安浔
编辑 | 周智宇
中国房地产历史上,极少见过哪家公司的大股东如此焦虑,会出招派驻工作组,聘请财务顾问调查公司,且还是前两大股东联手。
这家公司便是远洋集团。
7 月 6 日,远洋公告称,6 月以来,股东中国人寿和大家人寿针对远洋集团成立联合工作组,并聘请了中金公司作为财务顾问,目的是 “更全面地掌握远洋集团的经营情况”。
对此,远洋内部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目前经营、工作一切正常。
大股东 “坐不住” 的背后,是房地产持续深度调整中,央企背景的远洋,因旗下子公司远洋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远洋资本控股”)违约,业绩亏损而备受关注。
去年 8 月,远洋资本控股未能如期支付一笔 2000 万美元的贷款,构成违约,被澳门国际银行发函催收。远洋集团方面则表示,远洋资本是其持股 49% 的联营公司,经营独立、财务自主,其债务处置不会影响集团的经营基本面及偿债、融资能力。
2022 年度,远洋集团实现全口径销售额为 1003.9 亿元,同比下降 35.48%,位列房企第 20,同时录得上市以来首年亏损,归母净利润为亏损 159.3 亿元,是同为央企背景的地产商中罕见的。
虽然去年远洋大举抛售成都太古里、北京颐堤港一期项目等资产,回笼资金超百亿元,但截至去年底,远洋的现金短债比依然低至为 0.12,净负债率上升至 183%。
这也影响到了中国人寿的财报。中国人寿财报显示,受远洋集团股价低迷影响,截至去年年底,中国人寿对远洋集团的投资计提减值为 26.45 亿元。
在年初中国人寿业绩会上,副总裁刘晖回应称,高度关注远洋集团的经营情况,将持续通过市场化的公司治理手段,进一步推动远洋加强战略制定、运营管理和风险管控,支持其走出低谷。
事实上,在本次派驻工作组前,远洋董事会就曾进行了一次重组,股东的意志明显加强。新上任的 4 名董事均为中国人寿与大家人寿提名,中国人寿的柴娟还成了执行董事,这是时隔五年后,大股东方面的执董再次出现。
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执行主席顾云昌曾担任远洋独立董事,他表示,新一轮调控后,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显著降低,大股东有动机加强对公司的把控。派驻执行董事,能直接参与远洋的日常经营,发表意见。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认为,远洋大股东的动作,说明企业经营遇到了较大的问题,或者大股东与管理层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路线存在不同的理解。目前远洋债券也出现了负面连锁反应,若不积极把控,会导致投资者信心缺失,可能会加剧此类问题的恶化。
远洋是过去十年中,险资重仓的房企之一,也是一家拥有央企背景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人寿自 2009 年入股远洋,此后一路增持,持股远洋的比例从 16.57% 一路增加到 29.59%,成第一大股东;远洋的二股东大家人寿保险,则持有远洋约 29.58% 的股份。
在很长的时间内,险资股东只是扮演财务投资的角色。远洋管理层的核心人物则是李明。从 2010 年 3 月起,他就担任远洋集团董事局主席。
像其他混合所有制房企如万科、绿地、绿城一样,李明也很推崇这一制度。2014 年,李明曾公开表态,股权多元化的好处之一是不受单一大股东的影响,更适合推进现代化企业管理。“就像早年上市的万科,他们发展得很稳定,不是忽高忽低,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稳定发展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机制” 。
多年来,李明一直在股权结构稳定和管理层话语权之间寻求平衡,即使在 2010-2020 年,李明依然能在中国人寿、南丰集团、安邦保险集团、大家人寿等大股东、二股东的股权暗战中,稳坐董事局主席之位,并最终取得大股东信任,经营管理全部交由管理层。
而现在,随着工作组的进驻,远洋股东与管理层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更为紧密的时期。接下来,管理层迫切需要用业绩来重新证明自己。
好在,截至目前,远洋集团并未出现违约,在 2022 年全额完成到期债务的兑付,以及信用类融资净还款 189 亿元,包括 120 亿元供应链 ABS 的兑付。
远洋还在继续出售资产腾挪资金。
今年 5 月 29 日,远洋宣布以 19.6 亿元出售北京远洋未来广场予居然之家。交易后远洋的净收益为 3.16 亿元,出售所得款项用于补充其营运资金。
远洋在销售端则保持一定韧性。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前 6 个月,远洋集团实现全口径销售额约为 356.6 亿元,同比下降约 17.1%,下滑幅度进一步收窄。
无论如何,远洋集团坚守零违约,努力偿债、变卖资产和促销,都体现了其强烈的求生意志。而这次险资大股东入驻也表明了对远洋的重视,这艘央企巨轮也有望在大股东和管理层的合力掌舵下,迎来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