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在金属和矿业的投资超过去年全年总额,投资在 “一带一路” 倡议相关活动的占比达到创纪录的 61%,建筑合同的占比首次低于 50%。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FISF)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本周的一份报告引起媒体关注。按照该独立智库研究中心报告呈现的趋势,今年中国在金属和矿业领域的投资有望创年度最高纪录。
该报告称,今年上半年,中国在金属和矿业的投资和新签合同额超过 100 亿美元,超过了 2022 年、即去年全年的总额。因此,今年的年度投资额有望刷新 2018 年 170 亿美元的纪录。
复旦大学 FISF 经济学家教授兼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主任王珂礼评论称,从经济和工业的角度看,总体而言,“一带一路” 倡议的相关活动变得更具战略性,对中国和东道国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可盈利项目增多。
该发展中心的数据还显示,上半年,投资在 “一带一路” 倡议相关活动的占比达到创纪录的 61%,建筑合同在 “一带一路” 新融资价值中首次占比低于 50%。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 1 月到 6 月,中国企业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类合计直接投资为 801.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3.3%,占同期直投总额的 18.6%,较上年同期上升 0.1 个百分点。
这些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泰国、老挝、哈萨克斯坦、柬埔寨和俄罗斯等国家。
数据还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企业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 3301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2.5%,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 50.3%。
矿业目前是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行业,中国矿企在全世界范围很活跃。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战略和方式也愈趋多元化,包括在当地设立全资子公司,或与其他中资企业、当地企业或国际企业合资,一些项目还会采用绿地投资方式,或以股权并购的方式进行。
普华永道去年 9 月的一份报告称,去年上半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中国企业的境外矿业并购交易较往年呈现大幅下降趋势。随疫情缓解,去年 7 月,部分境内外大额矿业交易相继公示被宣布,其中包括一些大型矿业上市公司对阿根廷锂矿的收购及对中国西部锂矿的收购等。
报告同时指出,在资源类型方面, 黄金和铜或钴在 2019 年和 2020 年的矿业交易中占最大比例。到了 2021 年和去年,重点将从传统资源转向锂等新兴战略矿产,这与世界 40 强的趋势相当吻合。
复旦大学的前述报告也呈现了投资向新兴战略矿产倾斜的趋势。
该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在金属和矿业的投资包括镍、锂和铜项目,以及铀、钢铁和铁矿石项目,遍布非洲、亚洲和南美洲。这些投资凸显了,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需求高涨,中国企业在整个清洁科技供应链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