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顶着亏损冲刺 “A+H” 两地上市,钧达股份准备储粮过冬

近日,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钧达股份”)再次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旨在于香港主板实现挂牌,此次申请由华泰国际、招银国际及德意志银行联合担任保荐人。

值得注意的是,钧达股份已在 A 股市场成功上市,其首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可追溯至 2024 年 2 月 6 日,后因招股书有效期届满六个月,于 2024 年 8 月 6 日自动失效。

在当前光伏行业正经历新一轮调整与变革的背景下,钧达股份展现出不同寻常的决心,力图成为首个实现 “A+H” 股双重上市的光伏电池企业,此举背后的战略考量是什么?

从汽车配件转战光伏多年,红利过后业绩盈转亏

成立于 2003 年的钧达股份,早期专注于汽车内外饰领域,主要供应汽车仪表板、前后保险杠等核心部件。2017 年,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标志着其发展进入新阶段。

然而,随着 2018 年后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下滑,钧达股份亦遭遇了业绩上的挑战。

面对行业变革,钧达股份在 2019 年迎来了重要的领导层变动,创始人杨仁元之女陆小红接任董事长一职。在她的引领下,公司启动了战略转型进程。2021 年,光伏市场尚处于 P 型电池占主导地位之际,钧达股份果断出手,以 14.34 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位于江西上饶的捷泰科技 51% 的股权,正式迈入光伏行业。

随后,在 2022 年 N 型电池技术崛起并逐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趋势下,钧达股份迅速采取行动,成功位列全球首批成功研发并实现 N 型 TOPCon 电池大规模量产的专业光伏电池制造商之中。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以 2023 年的出货量计算,在专业制造商和一体化制造商领域,钧达股份的 N 型 TOPCon 电池市场占有率达到了约 16.1%,在全球范围内位居第二。

通过精准把握光伏电池行业从 “P 型向 N 型” 转型的契机,钧达股份实现了业绩的显著增长。2021 年、2022 年、2023 年,钧达股份实现收入分别为约 16.39 亿元、110.86 亿元、186.11 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期,公司实现净利润 0.54 亿元、6.17 亿元、8.16 亿元。

然而,就在钧达股份大步扩产的同时,危机悄然而至。

2024 年,整个光伏行业出现严峻的产能过剩与企业亏损问题。在这一年,中国光伏产业在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众多光伏企业在其 2024 年上半年财报中披露了亏损情况。

同时,光伏产业链上的产品价格也持续走低。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多晶硅和硅片的价格跌幅超过了 40%,而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也下跌了超过 15%。

随着 N 型 TOPCon 电池市场红利的逐渐消退,钧达股份的经营状况也呈现波动。

2024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 63.74 亿元,同比下降 32.35%。业绩下滑主因 P 型 PERC 电池收入锐减,仅 3.79 亿元,同比降 87.7%;N 型 TOPCon 电池销售额下滑 4.5% 至 57.12 亿元。

同时,由于光伏电池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公司净亏损 1.66 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主要受累于市场阶段性下滑及光伏电池均价大幅下跌。

受业绩转亏影响,钧达股份股价大幅下挫,年内累计跌幅超 42%。

此现象非孤例,市场多数光伏概念股表现疲软。比如,年内,通威股份累计下跌近 15%、隆基绿能累计下跌 27%、晶澳科技累计下跌 31%、天合光能累计下跌 22%、迈为股份累计下跌 22%。

在此背景下,钧达股份面临投资者信心不足的挑战。尽管如此,公司仍坚持二次递表港交所,目的何在?

全球化布局,光伏赛道没有新故事

在 N 型 TOPCon 电池市场红利减退之际,钧达股份持续推进其 “A+H” 上市战略。本次 H 股发行所筹集的资金,将重点用于高效电池海外产能的建设、研发先进技术及加强公司的海外销售业务及分销渠道等方面。

也就是说,钧达股份此番赴港上市,核心目标在于加速海外市场的扩展步伐。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钧达股份开展业务全球化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首先就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全球发展需警惕再现往昔轨迹。

2008 至 2013 年间,光伏业经历首轮淘汰,企业数量激增后遭遇金融危机及欧洲补贴取消,导致产能过剩,众多企业陷入困境。比如,曾经的光伏巨头尚德于 2013 年因海外高价长单及光伏价格暴跌而破产。再比如,彼时全球布局光伏业务的比亚迪发展戛然而止。时至 2017 年,比亚迪依旧有如下的表态,“太阳能业务仍为公司盈利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近年来,在政策激励、资金追捧及市场繁荣下,光伏巨头再启扩产竞赛,2023 年行业总产值超 1.75 万亿元,产能再次过剩。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以组件为例,2023 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已是国内需求量的 4 倍、全球需求量的 2 倍。

受市场大势影响,国内领先的光伏企业又开始积极布局海外建厂。7 月,TCL 中环、晶科能源、阳光电源宣布中东项目;阿特斯在美国建立 5 吉瓦 N 型光伏组件及电池片项目;隆基绿能北美通关顺畅,5 吉瓦组件工厂投产。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增长 34.5%、32.1%、19.7%。

在此背景下,钧达股份面临来自众多同行的激烈竞争,其市场竞争力面临考验。钧达股份最大供应商与最大客户存在重合现象,2021 年至 2023 年期间,晶科能源一直是其最大的供货商和客户,而今年上半年,这一位置则被隆基股份所取代。钧达股份还在招股书中表示,其客户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其构成竞争关系。

那么,放眼全球市场,光伏行业前景还值得期待吗?钧达股份又能否穿越周期?

“总有人要离开牌桌”,光伏企业准备过冬

在当前行业激烈的竞争下,生存下来,才能谈未来。而优化产能结构,实现落后产能的有效淘汰,是推动光伏行业突破当前瓶颈的关键因素。

当前,行业面临的一个显著挑战是参与者众多,众多跨领域的新进入者纷纷涌现。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内,光伏领域上市公司的数量实现了超过四倍的增长,这一趋势无疑加剧了产业链中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状态。

对此,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大家都想在行业竞争中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更大的销量和销售收入,所以价格自然而然就下去了。”

协鑫科技(3800.HK)联席 CEO 兰天石今年年中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当前非理性的供需关系下,硅料价格今年出现拐点的可能性不大。“一定要有人离开 ‘牌桌’ 才是反转的信号。只有当大量的硅料新玩家退出、爆雷、资不抵债时,才是行业真正的底部。”

事实上,光伏行业产能出清已经开始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形势正在得到改善。根据公开信息,今年前 8 个月,已有 10 家上市光伏企业被 ST,其中 ST 阳光、ST 亿利、ST 爱康、ST 航高已退市。

对此,国金证券研报指出,自 2023 年第四季度起,光伏产业经历了二三线企业退出、跨界企业退出和头部企业整合后,落后产能正逐步被淘汰。目前,供给侧洗牌已进入中后期,预计随着终端需求的释放,产业链盈利将逐步恢复。

长期来看,光伏产业在技术创新、生态重构后仍将保持上升趋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全球光伏电池市场规模按出货量整体保持增长,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光伏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 1526.6 GW,2024 年至 2030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4.2%。其中 N 型电池的全球出货量将达到 1514.4GW,市场渗透率将达到 99.2%。

资料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因此,在光伏产业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新周期。N 型电池技术储备充足、产能占比高的光伏公司有望突出重围。同时,当多数企业开启新一轮全球化扩张,海外渠道、产能布局完善的公司将保持更好地经营韧性。

已全面转向 N 型电池的钧达股份,冲刺 “A+H” 两地上市,加强公司的海外销售业务及分销渠道,无疑是为迎接下一个周期做准备。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钧达股份能否如愿上市,储粮过冬?

来源:港股研究社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