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智驾大拿李震宇创业,又一个具身智能明星团队
具身智能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明星团队。
前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IDG)总裁李震宇已开启新征程,投身具身智能。
而他加入的公司,正是华为车 BU 前首席科学家陈亦伦、前华为天才少年丁文超共同成立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它石智航。
李震宇
至此,它石智航的三位创始人已浮出水面。
它石智航是典型的「自动驾驶大拿 + 青年科学家」创业的具身智能赛道初创公司。尤其是李震宇,是在百度任职长达 17 年的核心技术大拿,位至百度 IDG 一号位,集团资深副总裁。
有李震宇加盟,具身智能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初创公司。
1、李震宇加入它石智航,或将负责团队筹建管理
李震宇,曾经的百度 IDG(自动驾驶事业群)一号位。
他是百度早期自动驾驶的奠定者,也是百度自动驾驶走向开源、构建生态的推动者。
在百度,李震宇统领自动驾驶的业务,打过很多场胜仗。这其中最重要的有两场。
第一场:用 Apollo 计划重新凝聚人才,构建生态,发挥百度自动驾驶核心优势。
自动驾驶一直以来都是百度的强项,但这一强项真正得以发挥,向外实战,要从李震宇重回一号位,接手百度 IDG 算起。
在华为做过网络技术研发的李震宇 2007 年就加入了百度,曾经参与过自动驾驶事业部的组建、百度大脑的运营管理。但在 2017 年以前,百度自动驾驶发展方向不清晰,内部技术人员流动率很高。
李震宇稳住了百度自动驾驶的军心。
2017 年李震宇成为百度 IDG 总经理后,强有力地推动了 Apollo 计划,用生态战赢得了订单和尊重。
李震宇在 Apollo RT6 发布现场
李彦宏在内部信中曾评价李震宇:「能够整合资源,主动求变,推动组织能力不断升级,为打造百度的新增长引擎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步,展现了李震宇的领导力。
第二场战役,则是李震宇带领百度无人车团队站上巅峰。
从 2020 年到 2024 年,百度无人车团队以及孵化出的萝卜快跑一直是中国 Robotaxi 的明星。其中,李震宇是关键人物,他几乎见证了百度无人车项目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早在 2016 年,李震宇就参与过百度无人车第一次面向公众的试乘项目。直至 4 年后,随着百度正式获颁北京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牌照,百度萝卜快跑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公开运行。
从实验室到百度无人车第一次面向公众载人,再到武汉萝卜快跑在全国引发热议,百度股价一度高涨 18%,无人车不再遥不可及,百度无人车成为了中国唯一能与 Waymo 平起平坐的玩家。
而这次,和他一起创业的两位后辈,实力也不容小觑。
陈亦伦博士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及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他曾在华为任职 4 年,担任过车 BU 自动驾驶系统 CTO、首席科学家,于 2022 年离职,现任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专家。
丁文超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入选过华为「天才少年」项目。
2020 年,丁文超加入华为,是陈亦伦在华为期间的同事,担任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S)的研究科学家和技术负责人,是华为第一代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技术专家。
2023 年 2 月,丁文超离职,加入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任青年研究员,同时是集群机器人系统实验室(Magic Lab)负责人。
值得注意的是,复旦 MagicLab 在今年 7 月推出了养老护理人形机器人「光华一号」。「光华一号」不仅会行走,还能读懂人的微表情,并生成相应情感回应。
它石智航目前的团队成员主要是清华和复旦的博士研究生。
三位创始人近期还在紧锣密鼓地面试中,面试由李震宇直接安排,岗位集中在 AI 算法和硬件两个方向。
据了解,它石智航对人才的筛选标准非常高,倾向年轻有创新活力的 AI 人才和做过成功产品的实战派。有知情人士反馈,鉴于创始人的感召力,多位潜在候选者表示期待加入新公司。
接下来,李震宇可能将主导它石智航团队的筹建、管理,以及业务拓展。而陈亦伦与丁文超则应该会主要负责技术的攻关研发。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创始团队强大的学术背景与实战经验是吸引融资和人才最重要的入场券。
它石智航有李震宇这样的资深技术大拿,团队可谓具身智能中的豪华阵容,起点很高,投资前景十分可观。
知情人士透露,它石智航目前正处于首轮融资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它石智航成立于今年 7 月,经营范围涵盖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硬件销售与智能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消费机器人的研发与销售。
2、智驾 + 具身智能,老舵手们的新赛道
智能驾驶大咖转舵具身智能,已屡见不鲜。
从 2022 年以来,已有多位智驾领域技术与商业人才入局具身智能,独立创业。包括前阿里巴巴副总裁、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王刚,前文远知行 COO 张力,前小米汽车自动驾驶产品技术负责人和量产负责人刘方,前地平线副总裁余轶南等。
就连博世、地平线、速腾聚创等智驾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也在加码。
据不完全统计,智驾产业链上至少有 15 家头部企业入局具身智能,入局方式主要有三种:组建团队、与人形机器人公司合作研发,以及研发机器人技术及零件。
人才和智驾产业链公司之外,汽车企业也加入了具身智能竞赛。特斯拉、小米、小鹏、长安汽车都在研发人形机器人产品。
具身智能(Embodied AI)是指将 AI 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
通俗地说,具身智能就是 AI 大脑 + 机械身体。
因此具身智能可以有很多种形态,比如机械臂、双足式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等。
它们的共同点是,有一个聪明的大脑,能够帮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
在 2022 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 AI 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后,机器人拥有聪明的大脑成为可能,具身智能概念逐渐火热。
为什么智驾的人才流向了具身智能?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智驾与具身智能的底层运行逻辑一致,都是感知,决策与执行。
由于技术有共通性,所以智驾的软硬件都可以迁移到具身智能机器人身上。
自动驾驶系统、大模型、端到端神经网络、运动规划算法等软件技术,以及电池、电机、转向器、制动器等汽车核心部件都可以复用。
特斯拉汽车电池组件在人形机器人 Optimus 上的复用
而智驾转身具身智能的各位大佬,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技术研发、硬件生产制造,或是商业运营的经验。
二是因为,具身智能市场尚未成熟,并且潜力或许比自动驾驶汽车还要更大。
经过 8 年多的发展,智驾行业头部势力已定,市场份额已被大批较为成熟的企业占领。
具身智能领域则仍然处于早期的阶段,尚未有公司真正完成商业闭环,市场份额正待人占领。
市场份额的巨大空白,对应着具身智能未来的巨大市场潜力。
以具身智能领域中,最火热的人形机器人为例:
马斯克曾经预测到 2030 年,特斯拉的市值将达到 30 万亿美元,其中人形机器人将贡献 25 万亿美元的市值,超过其自动驾驶汽车贡献的市值。
英伟达 CEO 黄仁勋也称机器人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行业之一。他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机器人系统可以轻松部署,一个是自动驾驶汽车,另一个是人形机器人。
巨大市场潜力的诱惑下,资本涌入具身智能赛道。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不完全统计,2024 年 1 月份至 10 月份全球人形机器人共发生 69 起融资事件,总金额超过 110 亿元。其中有 56 起发生在中国,总金额超过 50 亿元。
2024 年上半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融资额超 70 亿元,已经超过 2023 年全年融资额。
除了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还可能会拥有多种形态,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具身智能与智驾,像是同一片海上两艘不同的帆船。
智驾这艘帆船已驶入竞争激烈、疯狂内卷的红海。
而一些曾在智驾领域叱咤风云的舵手们,选择驾驶起具身智能这艘新帆船,驶向新的蓝海。
这些经验老道的舵手们,又会在下一个星辰大海里掀起多大的风浪,给人类社会引起什么样的变革?
具身智能的未来,令人期待。
$百度 (BIDU.US)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