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
阅读 119 · 更新时间 2024年12月5日
“负利率” 指的是借款人获得利息而不是贷款人获得利息的情况。当利率为负时,中央银行通常会对商业银行的储备金收费,而不是向其支付利息,这是一种非常规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这种情况非常罕见,通常发生在深度经济衰退期间,当货币政策措施和市场力量已经将利率推至名义上的零下限时。负利率政策旨在鼓励借贷、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囤积现金,因为现金在负存款利率下会贬值。
定义
“负利率” 指的是借款人获得利息而不是贷款人获得利息的情况。当利率为负时,中央银行通常会对商业银行的储备金收费,而不是向其支付利息,这是一种非常规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
起源
负利率政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当时一些欧洲国家和日本开始实施负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2014 年,欧洲中央银行成为第一个将存款利率降至负值的主要央行。
类别和特征
负利率政策主要分为两类:负存款利率和负贷款利率。负存款利率是指银行对存款收取费用,而负贷款利率则是借款人从贷款中获得利息。负利率的主要特征是鼓励消费和投资,减少储蓄。
案例研究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瑞士国家银行在 2015 年实施的负利率政策,以防止瑞士法郎过度升值。另一个例子是日本银行在 2016 年采用负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常见问题
投资者可能会担心负利率会导致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和储户收益减少。此外,负利率可能会导致资产泡沫,因为投资者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
免责声明:本内容仅供信息和教育用途,不构成对任何特定投资或投资策略的推荐和认可。